楊貴霞(左)實施腹腔鏡手術
□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李迎夏
無影燈下,超聲刀在盆腔后腹膜間隙游走。楊貴霞的視線鎖定屏幕上蜿蜒的輸尿管——它正與增生的內異癥病灶糾纏。9月5日,在德州市婦幼保健院東院區(qū)手術室里,婦科主任楊貴霞像往常一樣,正在為一名子宮大如孕14周的子宮腺肌癥患者手術。粘連的闊韌帶像藤蔓纏繞臟器,她以間隙解剖法剝離病灶,避開輸尿管“陷阱”,順利完成腹腔鏡下高難度子宮全切術。
1990年,剛大學畢業(yè)的楊貴霞來到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工作。隨著醫(yī)院對學科的細分,她又被委以重任,到婦科領域拓展業(yè)務。懷揣著對專業(yè)的熱愛,她在“守護女性健康”的道路上不斷求索征程。35年間,楊貴霞始終堅守初心,刻苦鉆研業(yè)務,以滿腔熱血與精湛技術為患者拂去傷痛。如今,人人都稱她“技術大咖”,而這個稱呼背后,是她實實在在為患者解決難題的本事。
凡是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都是她努力攻克的方向。早在2014年,楊貴霞帶領團隊開始了對瘢痕處妊娠的臨床治療探索。探索成果被她寫成論文,發(fā)表在《柳葉刀》子刊上。她還潛心研究盆底手術及婦科惡性腫瘤的精準診治,帶領團隊開展的盆腔器官脫垂核心技術骶棘韌帶懸吊術、高位骶韌帶懸吊術等自體組織盆底重建四級手術,填補我市相關領域空白。
多年來,楊貴霞對自己要求極高,手術追求精益求精。她習慣邊做邊琢磨,把對疾病的理解和對手術的理解融合起來。婦科最高難度的四級腔鏡手術,她獨立完成過2000多臺,填補我市相關領域的多項空白。一次,楊貴霞接診了一名宮角妊娠的患者,傳統(tǒng)方案需要切除宮角,但這意味著患者將永遠失去生育能力。楊貴霞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路:宮腔鏡取胚。她要做的,是在這1毫米的肌壁上,精準剝離孕囊。她調控的水壓必須恰到好處——多一分可能導致患者肺水腫,少一分又無法充分暴露手術視野。氣體的控制更是精妙到極致,多1毫升都可能引發(fā)致命栓塞。憑借精湛技藝,楊貴霞成功完整剝離孕囊,屏幕上顯示,宮角結構完好無損,周圍血管無一損傷。就此,德州首例保留生育功能的宮角妊娠手術完成,這一創(chuàng)新舉動也守護了患者成為一名母親的希望。
手術刀下的精微操作,守護的是女性身體的尊嚴。今后,楊貴霞將帶領團隊在普通婦科、婦科腫瘤、計劃生育、婦科內分泌等專業(yè)方面進一步深耕細作,細化亞專業(yè),通過專病門診建設用更精進的技術,解決更多女性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