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劍平
??? 春秋時期,由于周天子地位日漸式微,諸侯稱霸遂成常態(tài)。霸主更迭,各領風騷,主持大局的不再是周王,而是占據霸主地位的諸侯。就稱霸這種模式而言,定期召開盟會非常重要。這種盟會,軍事目的和政治意圖都非常明確。霸主召集大小諸侯一起開會,締結條約,謀求互惠共贏。大國需要通過這種盟會來拉攏一些小國,明確相互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小國則需要依靠明確的條約和協(xié)議來尋求大國的保護,從而避免被其他大國當成魚肉。
??? 在北方,晉國是繼齊國之后長期擔當霸主的大國,曾多次召集諸侯開盟會。依靠這種集團力量,晉國多次成功阻止了楚國北上的圖謀,也很好地抵御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多次入侵。華夏文明由此而得到保護,周王室的正統(tǒng)地位得以延續(xù),史書一般稱之為“尊王攘夷”。
??? 當然,稱霸的格局之下,霸主如果蠻橫不講理,小國就會遭受欺侮。換言之,小國和大國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往往不能做到完全對等。這種情況下,小國在與大國的交往過程之中,尤其需要選擇好外交官,外交人員的外交智慧也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保證己方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與大國進行有禮有節(jié)的斗爭,始終是一門大學問。下面介紹春秋時期兩位機敏而又勇敢的外交官,展示當時外交風云的一頁。
??? 公元前559年(魯襄公十四年),晉國召集北方小國開盟會。得到消息之后,各國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即派出重要外交官員赴會,唯恐有半點耽擱。姜戎是戎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落,駒支則是姜戎族的首領,因此被選派作為戎族的代表赴會。
??? 沒想到的是,就在駒支積極準備赴會之時,晉國負責主持盟會的范宣子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忽然宣布要拘捕駒支。
??? 范宣子名范匄,晉國名門之后。由于有著很好的家族名望,他能夠早早地登上晉國政壇,甚至逐漸成為輔助晉悼公建立霸業(yè)的重要人物。因為地位顯赫,范宣子有時不免露出驕奢之氣。他突然宣布對駒支進行拘捕,就是非常粗魯和無禮的舉動。
??? 范宣子親自在廟堂上列舉駒支的罪狀:“過來,姓姜的戎人!當初秦國把你們的先祖吾離趕出瓜州,吾離身披茅草衣,頭戴荊棘帽,前來投靠我國的先君。我先君惠公只有少數田地,卻慷慨地同你們一起平分,讓你們也有一口飯吃?,F在諸侯侍奉我國君主已經不如從前那么恭順,就是因為你們戎人泄露了機密。明天的諸侯聚會,你就不必參與了?!辈粌H不讓駒支參加,范宣子還發(fā)出了嚴厲的威脅:“與,將執(zhí)女!”(《左傳·襄公十四年》)意思是,我已經發(fā)出警告不許你來參加盟會,如果你駒支執(zhí)意要來,我就現場逮捕你。
??? 面對這種突然出現的緊急情況,駒支并沒有慌亂。他先是鎮(zhèn)靜地幫助范宣子溫習了一段歷史:“從前,秦國人倚仗他們武力強大,貪婪地搶占土地,驅趕我戎族。這個時候,是惠公顯示出他的寬宏大德,認為我戎人是四岳的后裔,不該就這樣滅絕,便將南部邊界的田地賜給我們。那里本來只有狐貍居住,只能聽到豺狼號叫,我們戎人不畏艱險,披荊斬棘,最終趕走了狐貍和豺狼,從此成為晉國先君忠誠的臣屬,至今沒有生過二心。當初文公與秦國人一同討伐鄭國,秦國人卻私下與鄭國結盟,偷偷安排留下一些戍守將士圖謀不軌,秦晉之間便有了殽之戰(zhàn)。那一場戰(zhàn)爭,晉國軍隊在前面拼命抵擋,我們戎人在后面猛力攻擊,齊心協(xié)力才成功使得秦軍全軍覆沒。晉國這次打了勝仗,其中有我們戎人的一份功勞。就好比捕鹿,晉國軍隊抓住鹿角,我們戎人拽住了鹿腿,這才成功把鹿捕獲。不知道我們戎人從哪里得來的罪責?從那以后,晉國的多次征戰(zhàn),我們戎族總是聽從指揮,如同殽之戰(zhàn)那樣密切協(xié)同,哪里有過三心二意的舉動?如今,或許是你們晉國將帥有了什么過失,引起諸侯心生不滿,卻忽然怪罪到我們戎人身上,這是什么道理!”(據《左傳·襄公十四年》翻譯)
??? 在敘述完這段往事,洗清自己身上所蒙受的不白冤屈之后,駒支繼續(xù)不卑不亢地說道:“我們戎人吃的穿的,都和你中原華夏有很多不同,財禮不相來往,言語無法相通,怎么可能做出那種泄露機密的壞事?明天的盟會不讓參加那就不參加吧,也沒什么了不起!”
??? 駒支雖是戎族首領,但他的語言藝術非常高超,敘述往事,從容不迫,面對指責,針鋒相對,而且邏輯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尤其是使用“捕鹿”作為比喻,非常生動而又準確地把晉國和戎族之間互相依存的關系表達了出來。在不卑不亢地表明心志和巧妙設喻道明利害之后,駒支又用言語不通這一有力證據反駁了范宣子的栽贓之說,最后則是表達出憤怒的最強音:不參加盟會對于戎族沒有什么了不起。這些言辭無疑會深深觸動范宣子高傲的心靈,迫使其改變對戎族和駒支的態(tài)度。
??? 在一番激烈的慷慨陳詞之后,駒支“賦《青蠅》而退”(《左傳·襄公十四年》),把范宣子晾在一邊,徑直離開了。賦詩言志是春秋時期外交場合的特殊風景,作為外交官如果不會賦詩,往往會被別人瞧不起。駒支選擇誦讀《青蠅》一方面顯示了扎實的外交素質,另一方面則顯出其策略的巧妙。因為《青蠅》賦中關鍵的兩句是:“愷悌君子,無信讒言。”駒支吟誦這首詩,表明他對中原文化的熟悉程度,“無信讒言”的詩句則將范宣子惡言相加的行為解釋為誤聽讒言,這更是非常高明——等于是給了范宣子一個臺階下。駒支把范宣子說成是“愷悌君子”,也是巧妙的外交語言——這為盛氣凌人的范宣子改變態(tài)度做好了鋪墊。既然“愷悌君子”不會聽信讒言,那么范宣子就只能順水推舟地選擇成為“愷悌君子”了。
??? 高傲的范宣子最終只能選擇向正氣凜然的駒支道歉,并且立刻誠懇地邀請駒支參加隨即召開的多國盟會,好歹也算成全了自己“愷悌君子”的名聲。在這起突發(fā)外交事件中,機敏而又果敢的駒支用他出色的外交辭令鏗鏘有力地反擊了范宣子的頤指氣使,同時也不失體面地維護了小邦所應有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