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菊花
□張幫俊
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jié)、高雅傲霜的象征,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開放,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歡。古今不少文人墨客,常以菊為題作詩,托菊言志,遣興抒懷。
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詠菊佳作可謂俯拾即是。說到菊花,當然不能不提陶淵明?!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的高潔,同陶公不與當時社會同流合污的氣節(jié),相得益彰。
“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jié)回。 ”王績見到菊花吐艷,醒悟到重陽節(jié)的來臨。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惦念之情;元稹的“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現(xiàn)了作者對菊花的憐愛之情;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更是贊揚菊花寧死不屈的品格。
唐代農(nóng)民起義的領袖黃巢,詠菊詩別具一格,如《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的愛菊與前代文人不同,他不是愛菊花清高孤傲的隱士氣,而是愛它戰(zhàn)秋風、斗嚴霜的斗爭精神。
在宋代詩壇上有兩位女詩人,對菊花格外偏愛。一位是朱淑真,她的詩詞多幽憤哀傷,但詠菊詩頗具自強不息的精神。“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看似柔弱的秋菊,卻有著不屈不撓、枯而不凋的韌性。另一位就是李清照,“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把體態(tài)輕盈的女子與菊花相比,真是貼切入神。
陸游素有“收菊作枕”的習慣,他在《劍南詩稿》中寫道:“余年二十時,尚作菊枕詩。采菊縫枕囊,余香滿室生。 ”晚年時,陸游又寫了一首《老態(tài)》詩:“頭風便菊枕,足痹倚藜床。 ”可見菊花不僅可觀賞,還可療疾。
陳毅元帥寫過一首《秋菊》詩:“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這樣的詩,的確給人力量。
菊因其高雅傲霜,不畏秋寒,深受人們喜歡。而重陽時節(jié),正值菊花怒放,幽香四溢。窗前籬下,片片金黃,親友們?nèi)逑嘌嬀站?,共賞黃花,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