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wǎng)訊(記者 馮光華 通訊員 王濤王玉磊)最近一段時間,武城鎮(zhèn)戶王莊村貧困戶李德恒的心情格外好,隔三岔五就到村東頭的拱棚蔬菜種植園區(qū)管理自己的菠菜:“我這兩個拱棚一共1畝地,之前茄子和菜花賣了6000多元,現(xiàn)在菠菜長勢正旺,加上打零工,年底收入過萬元沒問題。 ”
??? 讓李德恒受益的拱棚蔬菜項目占地270畝,覆蓋戶王莊和董王莊兩村貧困戶166戶、396人。像這樣的扶貧產(chǎn)業(yè)項目,武城縣共有43個,覆蓋60個省定貧困村。這些項目涉及拱棚蔬菜、光伏發(fā)電、畜牧養(yǎng)殖、特色種植四大產(chǎn)業(yè),其中39個項目已經(jīng)完工,31個通過分紅等方式讓2207戶6013名貧困人口受益,使群眾脫貧有項目、致富有門路,預計年底可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442戶、12189人實現(xiàn)脫貧。
??? “做好扶貧工作,首先是找準窮根,推動扶貧開發(fā)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在扶持對象確定、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上下功夫,實現(xiàn)六個精準。 ”武城縣縣長張磊說。
??? 從今年初開始,武城縣按照“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的思路,開展了建檔立卡“回頭看”活動,縣不漏鄉(xiāng)、鄉(xiāng)不漏村、村不漏戶,確保貧困戶不落一人。同時,建立網(wǎng)格化幫扶機制,精心選派32名 “第一書記”、106名縣直部門干部和800余名鎮(zhèn)街干部,實現(xiàn)全縣社區(qū)(村)、貧困戶幫扶全覆蓋,并將行業(yè)扶貧任務梳理細化至17項41個部門單位,制定行業(yè)扶貧方案,構筑起“1+N”的精準脫貧格局。10月17日,是全國第三個扶貧日,武城縣扶貧辦常務副主任王洪勝來到李家戶鎮(zhèn)大王莊村,在村干部帶領下走進貧困戶王方全家中,了解脫貧情況。當天,武城組織1000余名黨員干部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摸實情、辦實事,對政策落實進行再督促。
??? 在“怎么扶”工作中,武城縣靶向施策,在深入開展“村短板、戶需求”精準排查摸底活動的基礎上,在全市率先繪制《精準識別圖》《精準施策圖》《精準幫扶圖》《精準脫貧圖》四張“地圖”,做到貧困人口分布情況、貧困村幫包責任人、脫貧工作措施、階段目標任務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武城縣圍繞增加貧困戶收入這一關鍵,率先提出了變“扶持到戶”為“效益到戶”的“三金”收益脫貧模式:變資源為資產(chǎn),增加租金收入;變資產(chǎn)為股份,增加股金收入;變農民為工人,增加薪金收入。 “戶王莊和董王莊共同建設的拱棚蔬菜種植園區(qū)就是‘三金’模式的一個樣本,通過拱棚蔬菜項目的實施,不僅提高了群眾的種植效益,還改變了傳統(tǒng)種植觀念,調整了種植結構。 ”齊魯工業(yè)大學派駐戶王莊村“第一書記”周建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