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廣州白云機場下飛機后,正下著霏霏細雨。我隱隱擔心這次難得的珠三角之行會在雨中度過。令人欣喜的是,除了抵達那天下了一會兒小雨外,從第二天開始,到我們這次行程結束,幾天時間里,一直是天空湛藍、陽光燦爛。舉目之處皆是綠樹濃蔭、生機勃勃。
從齊魯腹地到南粵珠江三角洲,首先感到的是氣候的巨大差異:在山東時我們大都穿上了秋衣秋褲,有的甚至穿上了毛坎肩;到了廣州我們就感到自己穿的衣服悶熱難耐,看到大街上多數(shù)的人們還都還穿著短袖衫和T恤衫。哦,此時的廣州一帶還是夏天呢!幸好我們有所準備,到了賓館就趕緊“入鄉(xiāng)隨俗”,換上了帶來的T恤衫。
我是個熱愛樹木的人,一看到南粵大地一派綠意盎然、郁郁蔥蔥,沒有一點秋天的意思,心里格外高興。在大巴車上,我看到一種高大筆直的喬木上開著粉紅色的花,就問導游是什么樹,導游說是木棉樹。我說木棉不是春天開紅花么?導游說,現(xiàn)在這種開花的木棉是從外國引進的,春天開火紅色花的那種本地木棉,也叫英雄樹,是廣州的市樹;引進這種現(xiàn)在開花的木棉是為了增加木棉的品種。我在云南當兵多年,認識那叫做“英雄樹”的開火紅色花的木棉。這種筆直高大的樹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樹干上有著凸起的硬刺。我下車后特意看了一下,這種開粉紅花的樹,主干上果然也有凸起的硬刺,印證了這樹確確實實是木棉。
在南方有一種標志性的大樹,即榕樹。所到之處,無論是廣州、深圳還是佛山、中山和珠海,到處都可以見到樹冠特大的榕樹身影。它們長得枝葉繁茂,樹冠大可盈畝,下垂著一縷一縷的氣根,一株樹就撐起了一片綠蔭。我覺得這些大榕樹一棵棵都那么雍容富態(tài),承接著天地的靈氣,在中國南方形成了一處處獨特的風景。在佛山市,我看到了一棵被稱為“神榕 ”的大榕樹。眾所周知,佛山市是著名的陶都,盛產(chǎn)陶瓷。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瓷器店。在有名的“南風古灶”一處龍窯的頂端一側,長著一棵榕樹,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陶瓷是高溫燒出來的,一棵榕樹竟然長在窯頂一側,它就不怕燒陶瓷時的高溫嗎?這棵榕樹的根和窯體長在一起,裸露的一部分根緊緊地箍住窯體,讓人感到它們之間密不可分。大榕樹的一側放置著簡單的介紹,另一側有“古灶神榕”四個綠色字。據(jù)說這棵榕樹已有數(shù)百年之久。我在這株神榕前徘徊,仰視其高,平視其根,思緒茫茫,不忍離去。自此后,我相信可能真的有神樹。
與北方的樹木區(qū)別最大的樹木當數(shù)椰子樹和棕櫚樹了。在深圳蓮花山下,我們看到的是與海南那種椰樹不同的大王椰。它高高的灰白色樹干中部鼓起,一圈圈的紋路猶如紡錘,只有在頂端長著幾片偌大的葉子。也是在蓮花山下,一片棕櫚樹林形成了另一種景致,它那蒲扇般大的葉子在太陽照耀下熠熠閃光。
雖然我對南方這些與自己家鄉(xiāng)迥然不同的樹木獨有所鐘,但是我知道這次有幸來珠三角有一項顯而易見的任務,就是時逢改革開放40周年,學習考察一下此地改革開放結出的碩果。于是,我們到了深圳,登上了蓮花山,在山頂見到了在電視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鄧小平同志的塑像。這尊塑像的特別之處,是選取了他大步流星往前走的姿態(tài),很有氣勢,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主人公的性格。從藝術上看,它超越了一般塑像的表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站在蓮花山頂鄧小平塑像前,轉身眺望山下的深圳,只見綠樹叢中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拔地而起;遠處蒙蒙的薄霧之中就是香港了。遙想 40年前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當時,一些人為了生計,冒著生命危險偷渡香港;僅僅過了30多年,小漁村變成了一個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可以和香港比肩而立了。撫今追昔,怎不令人感慨萬分呢!
珠三角之行收獲多多,在看到了深圳這枚改革開放碩果的同時,還看到了一些與我的家鄉(xiāng)山東齊河在這個季節(jié)不同色調的樹木,也算是其中收獲之一吧。這樹木在深秋還呈現(xiàn)著一派濃郁的綠色,讓我這個北方人艷羨。因此,我回到齊河后,從微信上往朋友圈里發(fā)了一組共9 幀樹木的照片,其中5 幀是南方的綠意盎然的樹,4幀是齊河秋色斑斕的樹,從顏色上就可以看出兩地的不同,并寫了如下幾句話:
深秋時節(jié),南方與北方,景色不同,各美其美。大美中國,美美與共。
□ 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