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李仁虎
《人民的名義》之所以熱播,是因為它表達了百姓對貪腐分子的痛恨,對心里裝著人民和敢于反腐干部的熱愛?,F(xiàn)實中就有許多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干部,他們與那些“口頭為人民”的干部形成鮮明對比,一點不比藝術作品遜色。
近日,一些讀者飽含熱淚看了《絕壁鑿“天渠”壯志凌山河》的報道,貴州省遵義市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團結村支書黃大發(fā)的事跡,讓人感佩。
趙德漢、丁義珍之流,張口一個人民,閉口一個人民。然而,老革命陳巖石一語道破這些人的謊言:“拿著人民的名義當幌子蒙事?!?BR>劇中人物皆有真實的原型。例如,胡長清在被判死刑時妄想緩刑,表示愿意“用書法為人民服務”;重慶大足縣衛(wèi)生局原副局長宋文奇犯受賄罪請求免予刑事處罰,聲稱“還想為人民服務”。可見,“人民”二字對這些人來說,只是“口頭禪”和“遮羞布”,他們內心里并不把人民當回事。
而村支書黃大發(fā),幾十年帶領群眾在懸崖峭壁上鑿挖出一條10公里的“天渠”。他沒有豪言壯語,心里卻實實在在裝著人民,困難扛在肩,危險沖在前。年過八旬,第一次到省城貴陽,只去了一個地方,站在省委大門口注視著飄揚的五星紅旗,看著“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石碑,一言不發(fā),默默地站立了10多分鐘,說:渠通了,電通了,路也通了,交上了答卷,心愿了了。
看一個干部是否真心為人民群眾服務,不能僅聽其言,重在觀其行。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從藝術作品和現(xiàn)實中汲取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爭做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把人民裝在心里的陳巖石、黃大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