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歷史的教科書作用,并對歷史學習賦予深刻的教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下稱“四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更是全面而深刻地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四史”教育既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的實踐要求,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xiàn)實需要。華中科技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積極謀劃部署,立足學校實際,調動各方力量,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體思路,扎實推進高校“四史”教育,高質量賡續(xù)紅色血脈。
學史明理,夯實四史教育的理論基礎
“四史”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特別是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偉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價值和學習黨史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科學態(tài)度,把我們對黨的歷史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正確的歷史觀是歷史學習的前提,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作為方法論指引,堅持唯物史觀、正確黨史觀和大歷史觀,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論和文化虛無論。二是準確把握“四史”發(fā)展的主題。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從根本上講就是一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一經(jīng)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币虼隧殨r刻牢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三是聚焦“四史”教育的主線。以增進師生對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認識和理解為主線,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yōu)槭裁茨軌虺晒Α⑴靼孜磥砦覀冊鯓硬拍芾^續(xù)成功,進而從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的歷史視野中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領悟,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
學校黨委始終聚焦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積極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一方面,制定《關于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等有關“四史”教育的頂層設計,制定了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和貫徹落實“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工作方案以及七項專項工作方案,黨委帶頭全校師生上下聯(lián)動推進“四史”學習。另一方面,為提升廣大師生對“四史”的理論認知,通過舉辦專題宣講的方式,組織學校部分老干部、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結合校史講述“四史”故事,充分挖掘“四史”教育的校本資源。通過打造“黨史大講堂”,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舉辦“四史”輔導報告。同時,注重課堂陣地建設,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面向學生開設了“四史”學習教育精品課程《百年中國》,面向教師開設《英雄·武漢》和《城市與文化遺產(chǎn)》等課程。依托武漢紅色城市資源和學校70年校史資源,進行黨史實踐教育活動,舉辦微視頻大賽和“我來講黨史”大賽。通過專題宣講和課堂陣地建設等顯性教育渠道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使“四史”教育落實落細落小,提升了廣大師生的理論認知水平。
學史增信,堅定師生的信仰信念信心
“四史”教育不僅僅是要引導廣大師生正視歷史、了解歷史,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四史”學習堅定廣大師生的信仰信念信心,達到學史增信的目的,最終引導人們在行為實踐中運用好歷史經(jīng)驗與智慧。學史增信,就是要通過“四史”教育,堅定廣大師生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而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在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這是“四史”教育的目標旨歸,也是學史增信的意涵所在。
在“四史”教育中,我們始終以堅定廣大師生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為基本價值導向,多措并舉強化高校的使命擔當,發(fā)揮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前沿陣地的功能“四史”教育分為兩個階段展開,第一階段以全面學習“四史”為主線,以增進師生對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認識和理解;第二階段則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引導師生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奮進力量,進一步激發(fā)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熱情。在具體學習教育活動中,始終把堅定師生的信仰信念信心貫穿始終,如在《百年中國》的精品課程中,注重強化政治引導,引導廣大師生深刻理解“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是增強‘四個自信’最堅實的基礎”和“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基本命題。與此同時,通過開展紅色經(jīng)典誦讀、紅色影片配音等教學活動以及組織師生赴上海、深圳等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考察等實踐活動,讓廣大師生真切感受、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從而進一步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學史崇德,激發(fā)廣大師生的情感共鳴在高?!八氖贰苯逃校瑢n}宣講和課堂陣地建設等顯性教育方式更多強調的是以理服人,而就認識發(fā)展過程而言,更重要的是以情感人,通過激發(fā)廣大師生的情感共鳴達到學史崇德和學史向善的境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奔ぐl(fā)廣大師生的情感共鳴,就是要讓廣大師生在學習“四史”過程中去深切體會歷史的溫度,深刻感受中華兒女尤其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情操和高貴品格,從而激發(fā)起內心的情感共鳴,達到學史崇德的目的。
在“四史”教育中,我們注重運用專題宣講和課堂陣地建設等顯性教育方式的同時,也注重通過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等隱性教育方式激發(fā)師生情感共鳴。一方面,注重運用本校資源,將教育活動與抗疫精神相結合,通過積極宣傳抗疫斗爭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典型事跡和先進模范,用偉大抗疫精神鑄魂育人。在2020年本科生開學典禮上,邀請“人民英雄”張定宇、“全國教書育人模范”胡豫現(xiàn)身說法,與師生面對面交流,通過先鋒模范的強大感染力,使廣大師生與之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進而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為總結抗疫經(jīng)驗、弘揚抗疫精神,舉辦了抗疫表彰大會,對50個集體授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對1001名同志授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營造出崇尚先進、學習先進和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注重用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創(chuàng)新“四史”教育形式與方法,提升教育實效。廣泛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組織統(tǒng)戰(zhàn)團體、新進教職工、青馬班學員等赴深圳、上海等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到江西瑞金、陜西延安等紅色根據(jù)地和云南臨滄、湖北孝感等對口扶貧點開展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使廣大師生在學思踐悟中洗滌心靈、提升境界?!?/p>
學史力行,推動教育成果的實效轉化
學史,可知古今;懂史,能明大義;用史,方續(xù)榮光。學史的目的在于懂史,在于用史,在于用歷史照亮現(xiàn)實,用歷史映照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jīng)驗、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學史最終要落實到學史力行之上,把總結經(jīng)驗與觀照現(xiàn)實結合起來,把回顧歷史與面向未來結合起來。要強化問題意識,將學習歷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教育效果轉化為工作成效,真正達到學史力行的目的。
我們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強化問題意識、注重師生關切,勇開發(fā)展新局、突顯“辦實事”成效,進而提升“四史”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一是將學習作為“四史”教育的引擎點。通過“四史”學習引導師生以史為鑒修煉“小我”,不斷提高愛黨和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認識,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努力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積極引導師生繼往開來融入“大我”,始終站穩(wěn)人民立場,主動投身強國偉業(yè)。二是將辦實事作為“四史”教育的落腳點。通過學校黨委“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實施方案,積極回應廣大師生的重大關切,深入基層“找難點”,用心用情“排民憂”,著力破解“硬骨頭”。為轉化學習實效、摸清師生關切,校領導班子帶頭深入基層,通過座談會等各種形式走近師生,廣泛收集意見、了解師生需求。通過調研,梳理出包括民生服務與管理等7個方面42條任務,形成了清晰的“施工圖”。各單位也積極編制“辦實事”清單與臺賬,有針對性地解決廣大師生提出的問題。三是將謀發(fā)展作為“四史”教育的發(fā)力點。
以“四史”學習為契機,秉持總結經(jīng)驗、直面現(xiàn)實和引領未來的教育理念,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瞄準學科前沿和關鍵領域,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推進學校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邁入新階段。通過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引向深入,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中央要求上來,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李元元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