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娟
近年來,寧津縣作為山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設立以來,寧津縣圍繞農村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尤其是思想文化宣傳、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誰來做、做什么、怎樣做的問題,成立了專職機構——寧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專職負責指導協(xié)調、統(tǒng)籌推進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鄉(xiāng)鎮(zhèn)、村開展工作,整合資源、探索項目,研究制定工作規(guī)劃。先后制定印發(fā)了《關于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實施方案》《關于建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實施方案》等9個政策性文件。在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12個實踐所,在村(社區(qū))建立了207個實踐站,成立了寧津縣志愿服務總隊和黨旗飄揚、農技指導等16支專業(yè)志愿服務分隊,打造了上下貫通、供需對接的寧津縣文化云志愿服務平臺,建立了群眾點單、政府買單服務機制,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了志愿服務資源,更好地滿足了群眾需求。
理論宣講獨具特色
寧津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打造縣、鎮(zhèn)、村三級文明網(wǎng)絡,建設宣教大平臺,實現(xiàn)網(wǎng)絡全覆蓋。寧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富有寧津特色的誠信文化、大刀文化、廉政文化、紅色文化、雜技文化等資源,建成了由實踐廣場、文化長廓、大講堂和10個實踐館組成的綜合性實踐基地。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學習,還到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和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
寧津縣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引入校園、融入課堂,讓青少年挑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任,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紅領巾宣講團,28名成員經(jīng)專業(yè)培訓后上崗,平均年齡11歲。他們每半個月開展一次宣講活動,一年來,共開展紅領巾公益宣講30余場,走進13所中小學150余個班級講家鄉(xiāng)歷史、講紅色故事,踐行志愿精神、弘揚文明風尚,覆蓋青少年萬余人;他們還走進寧津縣融媒體中心直播間現(xiàn)場直播,參加《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錄制等。首屆宣講團成員張芮嘉獲德州市新時代好少年提名獎;王冬慧在“紅動齊魯”山東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德州賽區(qū)比賽中脫穎而出,代表德州地區(qū)參加山東省復賽,并入圍決賽。另外,該縣還成立了渤海軍區(qū)教導旅宣講團,挖掘整理本土紅色文化,弘揚大義大愛、無私奉獻、聽黨指揮、永葆信念的渤海教導旅精神,讓群眾對黨的熱愛深入骨髓、融入血脈。
為實現(xiàn)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寧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既是固定的,也是流動的。寧津縣充分利用鎮(zhèn)、村現(xiàn)有黨群服務中心、道德講堂、活動廣場等居民集中地, 12個鎮(zhèn)級文明實踐所和 207個村級文明實踐站,作為文明實踐活動場所,定期開展講習活動,打造傳播思想的主陣地、明晰政策的大講堂;另一方面,不拘泥時間地點,針對群眾需要,在田間地頭、車間廠房、屋場祠堂、教室操場組建流動文明實踐哨,打造技能培訓的練兵場。
志愿服務對接精準
去年以來,寧津縣整合以黨員為主的紅色力量,以青年為主的綠色力量,以非公企業(yè)和社會組織為主的藍色力量,融合成志愿服務主力,通過各村實踐站“點單” 、志愿服務“接單”進村服務的方式,與鄉(xiāng)村振興、精準扶貧、新舊動能轉換等中心工作結合,講活時代精神、講清理論政策、講暖黨群心房,實現(xiàn)文明實踐活動天天有、天天新、天天深。
日前,寧津縣柴胡店鎮(zhèn)郝莊村書寧農場因周轉資金不足,被迫縮小規(guī)模,農場負責人劉紅玲急得團團轉,她將貸款需求告訴了郝莊村實踐站站長劉來貴。兩天后,寧津縣農商銀行的志愿者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進社區(qū)送政策活動,上門為劉紅玲解讀普惠金融政策。“在家門口聽了農商銀行工作人員的政策宣講,我了解到我的貸款額度能增加到 45萬元。 ”劉紅玲高興地說。
寧津縣打造 10分鐘志愿服務圈,組建農技指導、醫(yī)療救助等 16支專業(yè)志愿服務隊伍,面向基層社區(qū)、村居開展專業(yè)志愿服務,目前注冊隊員 1.2萬余人,圍繞村級實踐站建立了百余支鄉(xiāng)鎮(zhèn)志愿分隊。寧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匯總整理全縣各單位理論宣講、科普培訓、下村義診等8大類專業(yè)服務類型,268個服務項目,根據(jù)群眾需求,面向農村、面向基層提供精準服務、精準對接,形成縣級志愿服務“菜單”,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接單送菜”1600余次,惠及群眾15萬人次。
寧津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用身邊事身邊人教化感染群眾,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使百姓看得見摸得著,讓老百姓學習身邊的典型,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不再是“紙上談兵”。自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該縣津城街道 92個行政村發(fā)揮新鄉(xiāng)賢作用,成立 92支新時代文藝志愿服務隊,把各村的好故事編排成節(jié)目演出去,發(fā)到網(wǎng)上傳播出去,激發(fā)村民向上向善內生動力。他們還開辟了文明實踐進網(wǎng)絡之“黨建 +”“文明津城”等九大板塊,通過移動終端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便民致富信息及時“飛入尋常百姓家” 。
“雙中心”建設同頻共振
寧津縣利用融媒體建設省級試點優(yōu)勢,建立起全盤融合的宣傳陣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輻射力、時尚感。借助媒體資源,打造了寧津縣文化云志愿服務平臺,實現(xiàn)了資訊發(fā)布、志愿者檔案管理、志愿服務活動管理、互動點單、積分管理、隨手拍六大功能。“我把稿件、照片、視頻通過寧津縣媒體廚房通訊群上傳到寧津縣融媒體中心,智慧寧津手機臺、寧津融媒微信公眾號便能馬上推出新聞。 ”寧津縣津城街道融媒體分中心特約通訊員董雪說。
近日,寧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團體藝術大賽走進津城街道辦事處,董雪將比賽信息及時上傳,無法到現(xiàn)場觀看的群眾在“智慧寧津”手機臺也可以看到圖文直播。寧津縣在“智慧寧津”手機臺開辟新時代文明實踐線上專欄,每日提供最新的文明實踐活動快訊,當前已發(fā)布各級文明實踐活動5000余條。該縣通過對各類媒體機構、內容、管理的融合,建立起全盤融合的宣傳陣地,形成文明實踐線上線下多頻互動、立體宣傳格局?,F(xiàn)在,在寧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不是一塊牌子、一個場所,而是一個聚合公共服務資源的平臺,更是成風化人的創(chuàng)新實踐載體。
寧津縣通過開展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真正讓老百姓受惠,點亮百姓生活。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有效打通了城鄉(xiāng)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的工作機制;典型模范不斷涌現(xiàn),通過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涌現(xiàn)出“中國好人”劉玉星、李婷婷,感動德州十大人物姜志合等典型模范5000余人;該縣通過整合宣傳、組織、文化、教育、體育、科技等各類陣地資源和活動資源,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了政府服務與基層群眾需求的供需平衡,實現(xiàn)了文明村鎮(zhèn)建設與活動開展雙同步,目前全縣文明村鎮(zhèn)達到693個,比2017年增加94個,增長率達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