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忠
1938年,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已踏進魯西北大地。侵華日軍中,曾有一名日本軍官帶妻子一同來到了中國戰(zhàn)場。 1939年4月,這名日本軍官在同八路軍的一次戰(zhàn)斗中陣亡了,撇下了懷揣六甲的妻子。數(shù)月后,妻子分娩,一名男嬰呱呱墜地,來到了這個戰(zhàn)火紛飛的世界。失去了丈夫的庇護和照料的妻子,由于部隊的不斷換防,天天顛沛流離。處于無奈,只好忍痛割愛將這個襁褓中的嬰兒送給了糜鎮(zhèn)西李樓一個名叫李玉東的村民收養(yǎng),取名李新榮。
李玉東的妻子,雖然結(jié)婚五年未開懷,心里也渴望有個孩子在膝邊繞來繞去,但想到收養(yǎng)的是一個日本鬼子的小孩,說什么也不同意。李玉東則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既沒殺人,又沒放火,他有什么罪呢?他還太小太嫩,還需要人的照料和撫養(yǎng),你看孩子多可憐??!苦命的孩子! ”一番話后,妻子便不再說什么了。
自從收養(yǎng)了李新榮后,李玉東兩口子整天樂的合不攏嘴,把這個孩子視作掌上明珠。
有一天,李新榮和小伙伴們在大街上玩耍時,突然哭著跑回家來,李玉東忙上前邊給孩子擦眼淚邊問怎么回事:李新榮抽抽嗒嗒地說:“他們幾個個子大的孩子說我是‘小日本’”李玉東聽完后二話沒說,領(lǐng)著李新榮氣沖沖去找那幾個孩子的家長:“孩子長到現(xiàn)在一沒殺人,二沒放火,你們憑什么叫他‘小日本’?憑什么侮辱我的孩子? ”幾個孩子家長自知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對,于是賠了理道了歉。李玉東這才領(lǐng)著孩子回到了家中。
李玉東他深深的知道:孩子肉體的創(chuàng)傷容易愈合,心靈的創(chuàng)傷難以撫平。他不想讓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受到哪怕一丁點兒創(chuàng)傷。
轉(zhuǎn)眼到了1948年,也是孩子該入學的年齡,于是李玉東便把九歲的李新榮送入了糜鎮(zhèn)大通校。
冬去春來,七年已過。李新榮順利地考入了德平中學。在德平就讀的三年里,李玉東夫婦為保證孩子冬有棉夏有單,不缺零用錢,從不亂花錢。自己三年里沒添一件衣服,身上的衣服破了補了又補,真的是補丁摞補丁。一年到頭舍不得吃肉,兩口子由于缺乏營養(yǎng),都面黃肌瘦骨瘦,如柴,可從未因孩子而抱怨過。
1954年秋,李新榮在德平中學畢業(yè)后,又考入了河北省石家莊化工學院。在那個生活極端困苦的年代,供應(yīng)一個收養(yǎng)的孩子念大學,艱難困苦可想而知。然而李玉東夫婦二人從不后悔,從不抱怨。
李新榮于石家莊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東北著名城市——哈爾濱電碳廠工作,并且娶妻生子。但是,李新榮始終未忘記尋找自己的母親。
哈爾濱南崗區(qū)是一個日本僑民居集的地方。每逢星期天或節(jié)假日,李新榮總是不辭勞苦到南崗區(qū)尋找自己的生身母親。幾年下來,南崗區(qū)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跡。為尋母親李新榮吃盡了千辛萬苦,道盡了千言萬語。
有一天下午,尋母歸來時已經(jīng)是夜幕降臨,偏又趕上了狂風暴雨,回到家時,已被淋成“落湯雞”。由于衣服單薄,被冰涼的雨水一激,發(fā)高燒大病了一場。
有一年,哈爾濱的冬天出奇的寒冷,天寒地凍,寒氣襲人。李新榮穿著厚厚的棉衣又邁出了家門。在這滴水成冰的季節(jié)里恐沒有人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在南崗區(qū)的一條小巷里,由于路滑,他重重地摔在了結(jié)了冰的路上。他爬呀爬呀,說什么也爬不起來,原來腳崴了使不上勁。一會兒腳脖子腫起來,疼的他額頭上爬滿了豆大的汗珠。路上不見一個人影,倍感無助的他拼命呼喊,直到被好心的路人發(fā)現(xiàn),才攙扶著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他經(jīng)常到南崗區(qū)尋訪,有位好心的居民向他提供了一個線索:小區(qū)里有一位日本女人,年齡和他要尋找的母親相仿,而且模樣也有些相似。于是李新榮心急似火地來到了那位女人的家。進門后,一個日本婦女打扮的中年婦女接待了他。他先是做了自我介紹,然后訴說了自己的身世,隨后又說明了自己的來意。那位中年婦女先是一驚,隨之又變的面無表情。最后又溫和的對他說:“我不是你的母親。當初你的母親狠心把你送養(yǎng)別人你現(xiàn)在還找她干什么呢? ”李新榮接過話茬說:“樹高千尺不忘根。生者尋根,葉落歸根的道理我是不會忘記的。這時中年婦女緊咬著嘴唇,目光從李新榮身上游離到旁邊,好像生怕李新榮發(fā)現(xiàn)了什么似的。同時,眼神中又流露一種凄涼。雖未相認,中年婦女卻挽留他吃了頓飯。
當李新榮第二次來到中年婦女的家中時,一進門中年婦女拿出一件新買的衣服,讓李新榮穿在身上,看著合身可體,然后笑著說;“我就知道你還會來的,知道你是個苦命的孩子怪可憐的,才給你買了這件衣服。接下來,兩個人促膝而談,談得那么投入,總覺得有一肚子說不完的話要傾訴。不知不覺中天又黑了下來。
回來的路上,他冥冥之中總覺得這位中年婦女就是自己的母親。如果說不是的話,為什么總有一種親切感呢?為什么有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呢?
當他第三次來到這位中年婦女的家中時,恰巧中年婦女在外當業(yè)務(wù)員的丈夫也在家中,聽完李新榮的苦訴后,直截了當?shù)卣f:“孩子,她就是你的母親……”話音未落,李新榮像個孩子一樣一下?lián)溥M母親的懷里失聲痛哭,泣不成聲。那情景讓人目不忍睹,縱然是鐵石心腸的人看了也會潸然淚下。母親哽咽著說:“你前兩次來母親不認你不是我心狠,而是為娘覺得從良心上愧對你。雖然生育了你,由于戰(zhàn)亂卻未能把你撫養(yǎng)成人,對你沒有養(yǎng)育之恩,所以覺得不配讓你叫一聲娘。再者,你現(xiàn)在一個工人,工資微薄,還要養(yǎng)家糊口,相認后還要照顧我,為娘怎忍心給你添負擔呢? ”說到這兒,李新榮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閘門,淚水像決堤的洪水不可阻擋地傾泄而下。“娘,您別說了……”
1972年中日兩國建交。根據(jù)有關(guān)政策,李新榮隨母親回到了日本,并參加了工作。
1982年,李新榮隨同日本經(jīng)濟代表團來中國訪問。訪問期間從北京親自開著轎車來到了西李樓村,并為養(yǎng)父母買了一臺日本產(chǎn)的彩電。隨后拉著一家人去北京游玩了3天。離別時,李新榮緊緊拉著二位老人的手哽咽著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們的,是您二老把我撫養(yǎng)成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李玉東邊給孩子擦眼淚邊說:“孩子,記住,咱西李樓永遠是你的家。爹娘老了不希望別的,就希望你能夠?;丶铱纯础?br> 一個普通中國農(nóng)民的寬大胸懷,把無疆的大愛,奉獻給了一個異國他鄉(xiāng)的日本兒童,這種愛是純潔的,無私的,真誠的,偉大的。正是這種純潔、無私、真誠的愛,才帶出了品質(zhì)高尚的孩子,也成為中日人民的友好見證,成就了一段人們津津樂道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