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6月17日電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刊文說,中國科研實力增長迅速,在多個領域已處于國際前沿。但文章同時指出,中國科研領域仍存在一些短板。
文章介紹說,從高影響力論文,即經常被同行引用的論文,可以看出趨勢變化。2013年,美國高影響力論文數量約為中國的4倍;2022年以來,中國高影響力論文數量已超過美國。另據反映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情況的自然指數,2023年中國作者在高質量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份額全球排名第一。
自然指數由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下屬機構編制并定期發(fā)布。它追蹤發(fā)表在高質量期刊上的科研論文,根據有關機構、國家或地區(qū)所發(fā)表論文的數量和比例等,反映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情況。
文章說,據有關科研產出的荷蘭萊頓大學排名,目前中國有6所大學或機構進入世界前10;自然指數公布的全球科研機構排名也顯示,中國有7所大學或機構進入前10。
文章說,美國和歐洲在普通生物學和醫(yī)學領域仍然遙遙領先,但中國在物理學、化學、地球和環(huán)境科學領域已發(fā)展至世界頂尖水平,且應用研究是中國的強項。
文章指出,中國從資金、設備和人才著手提升科研實力,在尖端研究方面的增長沒有放緩跡象,但中國科研領域仍存在一些短板,如非一流大學的科研產出質量仍有待提高、基礎研究與西方國家仍有差距、企業(yè)內部基礎研究匱乏等。
文章提到,中西方科學家的壓倒性觀點是,合作必須繼續(xù),且最好能夠增加。文章警告說,將希望進入西方實驗室的中國學者拒之門外,這對西方科學來說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