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志均有記載,是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德州有座孫臏墓
現(xiàn)保存在吳橋雜技大世界院內的石牛
孫臏墓
原孫公廟殘存的石碑
□孫建功 王德軍 宋永泉
德州天衢新區(qū)趙虎鎮(zhèn)辛莊有一座神秘的千年孫臏墓,它高達4米,直徑20多米,周邊有一道八卦圍墻守護。辛莊原來屬河北吳橋縣管轄,孫臏墓曾是吳橋縣明代的八景之一。辛莊這座孫臏古墓是有官方史書明確記載、古碑依然存在的一座孫臏墓。
孫臏晚年在孫家廟村著書立說,病逝后埋葬于此
《史記》記載:孫武既死,后百余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后世子孫也。另據(jù)記載:孫臏,生卒年不詳,字伯靈,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中國著名軍事家,有《孫臏兵法》傳世。孫臏青年時代拜鬼谷子為師,與龐涓同窗學習兵法。龐涓妒忌孫臏智謀出眾,將其騙至魏國施以刖刑,孫臏佯瘋才僥幸保住性命。后來,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回齊國,受到重用擔任軍師。龐涓率魏軍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釆用“圍魏救趙”“減灶誘敵”等計策,以弱勝強,射死龐涓,大獲全勝,名揚天下。不久,因齊國將相不和發(fā)生內斗,他急流勇退,隱居鄉(xiāng)野,逃到齊、燕、趙三國交界處,在孫家廟村隱居編著兵法。后病故并埋葬于此。孫家廟村后來演變成今天的辛莊。
據(jù)清《吳橋縣志》記載,孫臏墓的正北方向,有一座明代重修過的孫公廟。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間吳橋縣令王麟在《忠憲武清公廟》文中記載:“孫子名臏,齊人也,武子之(裔)孫。弘治歲辛酉,余以己未第,出宰吳橋,謁諸廟祀,將以可祀而祀之也,乃得孫子封謚,及歷履之詳,刻元碑于廟之隅,廟祀自此始也,有像存焉……”王麟還在文中記錄吳橋縣共有兩座孫公廟、一座孫臏墓。一座孫公廟在吳橋城西,從元代就有碑。一座在縣南十五里處,這里還有孫臏墓。他指的就是今天的辛莊孫臏墓。據(jù)王麟記錄這兩座孫公廟建置年代雖然不同,但是,吳橋縣只有一座孫臏墓,墓的年代不可考。
志書對孫臏墓多有記載,原孫公廟內曾有匾額4塊
明代吳橋人、兵部尚書范景文在《北吳歌》序中有記載。《吳橋縣志·藝文錄·北吳歌》記載道:“月冷空潭城柳枯,當年景物半模糊。惟余臏冢秋風里,千載英靈壯北吳。”清《吳橋縣志》記載:“孫臏墓,在吳橋縣東南十五里,旁有廟。”據(jù)日本人繪制《唐土名勝圖會》記載:“孫臏墓在縣東南,墓上有廟。臏為齊相,吳橋縣為古齊地?!弊詮乃位兆谧纷饘O臏為武清伯的封號,從此,人們都尊稱孫臏“孫武清公”?!秴菢蚩h志·武功》記載:“孫武清公,名臏,齊人也,武子之后裔。”明代吳橋縣人、銅仁知府敖文瑞寫有《臏冢秋風》詩贊道:“批搗功成事已非,麒麟孤冢臥斜暉。豐碑夜雨苔花濕,古埒朝陽薤露稀。萬灶已隨煙燼滅,九泉無復夢魂歸。西風落寞松楸里,千載鄉(xiāng)邦爼豆輝。”清代寧津人、饒州同知吳鳳明在《和北吳歌》序里記道:“武清兵法似淮陰,刖足終難刖此心。涓妒如滑真毒手,哪知樹下毒更深。將陵古跡有空城,重合還因孫子名。萬皂荒煙無覓處,唯留青草遇春生?!睋?jù)不完全統(tǒng)計,清《吳橋縣志》對孫臏及祠墓的記載約有20處。
清朝的《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孫臏墓,在吳橋縣東南十五里,旁有廟?!鼻迦肆河窭K在《人表考》卷四“孫臏”欄目稱:“葬河間府吳橋縣東南十五里?!?916年,吳橋知縣張治仁在《重修孫公祠碑記》寫道:“吳橋城南十八里有孫公祠,戰(zhàn)國時齊孫臏瘞骨之所也……”孫公祠,民間又稱孫公廟。據(jù)辛莊村今年76歲的陳雪梅講述,孫公廟里曾有四塊匾額,一塊是清代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銜劉墉題寫的“同心老會”橫匾,一塊是清代左都御史、會試大總裁竇光鼐題寫的“德正天臺”橫匾。另外兩塊分別是“馬陵盛烈”“仰仗神功”,題匾人名字失考。明柱上刻有“孫子知兵,翻為盜憎;刖足銜冤,坐籌運能。救韓攻魏,雪恥揚靈,功成辭賞,遁跡藏名”對聯(lián)。
孫公廟后被侵華日軍侵占,一青色石?,F(xiàn)存吳橋縣
上世紀30年代末,孫公廟遭侵華日軍毀壞,面目全非。后來石碑被砸,大殿被拆,只剩古墓和少量文物,其中包括一座青色的獨角石牛,但牛角已損毀。據(jù)說青牛是孫臏的坐騎。孫公廟所在的小辛村當時隸屬河北省吳橋縣,1956年,石牛被移至吳橋縣城內保護,1957年又在吳橋縣城關鎮(zhèn)建石牛亭,當年,石牛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牛由整塊青石鑿刻而成,高1.47米,長1.85米,兩耳平垂,雙目圓瞪,牛背有鞍韉,韉兩側各有一足蹬下垂,頭、尾有韁套相連,摩尼中部浮雕大朵云紋,下層基座四側10組浮雕佐以鼓竹花紋隔斷。遠觀似生云氣,浮浮冉冉,栩栩如生。石牛今存吳橋雜技大世界院內。
2009年,在原孫公廟附近新建通明宮,內有孫公殿與玉皇閣。2013年5月,孫臏墓也得到修葺。
據(jù)史書記載,明初,孫公廟村,因為戰(zhàn)亂、瘟疫等原因人煙絕跡。清朝時期,孫公廟的傭工在這里搭茅屋聚居,漸漸形成一個無名村落。明、清時期,孫公廟廟產眾多,至清代達到鼎盛時期,占地1000多畝,可耕田300多畝,道士人數(shù)多時達千人。1949年,孫公廟被吳橋縣第三區(qū)區(qū)公所占用,廟里的孫臏塑像被拆除,道士全部遣散回家,蘇全奎道長無家可歸,被臨時安置在這里居住。為與附近的十二連莊相區(qū)別,蘇全奎道長為小村取名新莊,后更名為辛莊。
2022年1月17日,山東省公布的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德城區(qū)趙虎鎮(zhèn)孫臏墓及孫公廟遺址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