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在讀書方面,所下的功夫之大,非今人所能想象。且不說“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夜讀”等所反映的頑強刻苦的讀書精神,即從其他一些方面,也可窺見前人讀書功夫之一斑。
??? 一是刻苦攻讀??鬃幼x《周易》,致“韋編三絕”,將編串竹簡的熟牛皮翻斷了三次,可見孔子讀了何止百遍千遍。因此,他才對《周易》領會極為精深,所作《系辭》,成為后人解讀《周易》的一把金鑰匙??鬃诱J為:“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庇需b于此,先賢們不以才高而廢學。蘇東坡讀書過目不忘,書讀兩遍即能記誦,然而在翰林院夜讀《阿房宮賦》至夜間四鼓(凌晨一至三點),以至于“老吏苦之”,他卻 “灑然不倦”。明清之際的著名學者、思想家、書畫家、醫(yī)學家傅山,年輕時其兄曾為他布置53篇經典范文,他一天就背誦如流,如此高才、勤奮,直到晚年還遺憾沒能趁年輕多讀書。
??? 二是務求精讀成誦??鬃釉唬骸皩W而優(yōu)則仕”“學也,祿在其中矣”,即是“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的意思。因此,漫漫千年科舉路,國人半耕半讀,在“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功名夢激勵下,頑強攻讀。青燈黃卷不以為苦,晝夜“咿唔”攻書。由于古文難懂,古人更提倡“背”的功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精思子自知”。 “四書五經”這份千年不變的統(tǒng)考教材,不僅要熟練背誦,還要“字字求其來歷,得其正解”。那些資質俊秀的秀才、貢監(jiān)生、舉人、進士,許多人都能夠熟練背誦“十三經”。所謂“十三經”,即儒家的13部經典著作,即《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總字數(shù)70余萬言。 “十三經”內容極為浩繁、艱深,今人早已望而生畏,而古人不僅能背,還能字字求其來歷。近代以來,唯有陳寅恪、任繼愈等極少數(shù)大學者尚能背誦“十三經”,其背后所下的卓絕功夫,令人難以想象。
??? 三是讀書態(tài)度端正嚴肅、極為用心。古人讀書,要求窗明幾凈,讀書前,焚香沐手,態(tài)度虔敬,心情靜定,全神貫注,字字推敲,務求理解精深。遇到生字、僻典,絕不輕易放過。同時,案頭書很少,“一書不精,不涉他書”。其讀書嚴謹、細致、踏實、務求甚解的精神,是今人無法比擬的。
??? 與前人相比,今天的人們顯得心浮氣躁。如此下去,很難有所長進。因此,學習、借鑒前人讀書的精神、態(tài)度、方法,還是很有益處的。
□麥葉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