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其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風土記》中有記載:“仲夏端午,端,初也,”意指五月開始的第一個五日。作為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代文人墨客以端午為題,寫下了大量多姿多彩、膾炙人口的詩篇。
????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北宋詩人張耒的《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均沉痛地悼念了偉大詩人屈原。文天祥的《端午感興》:“當年忠血墮饞波,千古荊人祭汨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蘇軾的《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詩中都字字血淚,表達出了對屈原的無比懷念。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jié)人們喜聞樂見的主要活動。唐代張建封在《競渡歌》中寫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紅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兩岸羅衣?lián)浔窍?,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鼓樂齊鳴,千帆競渡,場面壯觀,扣人心弦,讀來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端午節(jié)還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黃酒。唐代詩人鄭谷的“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宋代韓元吉的“角黍堆冰碗,兵符點翠釵”,描繪的都是對粽子的喜愛之情。掛艾條、插菖蒲等習俗,體現(xiàn)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愿,在古詩中也有過生動的描繪。歐陽修在《漁家傲》中寫道:“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這首詞意境高雅,浪漫香艷,把端午時節(jié)粽子飄香,人們共飲菖蒲美酒的場景描寫得栩栩如生。
????五月的端午,這個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兩千多年的文明傳承中,依然保持著她的獨特魅力和內(nèi)涵。在濃濃詩香中過端午,我們心中又會多了一層對節(jié)俗所承載的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鐘芳